欢迎来到邢辉学术网!

    手机:13585338791

    固定电话:0519-85256699

    传真:0519-85256699

    邮箱:13585338791@163.com

    地址:中国江苏常州市新北区衡山路6-6号B座5楼

    二维码

热点聚焦

《检察日报》:袭警罪如何理解和适用

发布:邢辉学术网 浏览:64次

警务辅助人员在警察的管理和监督下开展辅助性工作是警察执法行为的依附应当以“执法共同体”的概念实质性判断“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范畴不应机械地将警务辅助人员排除在外。

对于一些暴力程度不高、情节显著轻微、悔改态度明显的袭警行为应当运用刑法总则“但书”条款作出罪处理不宜泛化打击。

检察机关在办理袭警案件时应当充分运用法律政策正确处理严与宽的关系实现司法办案“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自《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袭警罪以来囿于现实状况的复杂性和对刑法条文理解的多重性司法实践中对袭警罪保护对象、暴力程度、处断标准等存有分歧亟须出台司法解释统一规范以便更加精准打击袭警犯罪维护警察执法权威巩固和谐警民关系。

一、警务辅助人员是否属于袭警罪保护对象

公安系统警务辅助人员种类较多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规定的文职辅警和勤务辅警外个别地方还招录有协勤等临时用工人员。这些警务辅助人员单独开展工作或者协助人民警察一同执行任务比较常见单独或者与人民警察一起遭受暴力袭击也时有发生。司法实践中办案人员对警务辅助人员是否属于袭警罪保护对象存有困惑甚至出现同案不同判现象。

根据刑法学一般原理袭警罪规定的“人民警察”应与作为前置法的人民警察法保持一致结合《意见》警务辅助人员是面向社会招聘为公安机关日常运转和警务活动提供辅助支持的非警察身份人员不具有独立从事执法执勤工作的资格。对于警务辅助人员单独工作时遭受暴力袭击的,不构成袭警罪。但是警务辅助人员与警察一同执法时无论是单独遭受侵害还是共同遭受侵害均构成袭警罪。警务辅助人员在警察的管理和监督下开展辅助性工作是警察执法行为的依附应当以“执法共同体”的概念实质性判断“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范畴不应机械地将警务辅助人员排除在外。通常情况下袭警犯罪具有随机性、偶发性,行为人实施暴力袭击时并未理性区分导致警察与警务辅助人员处于同等危险境地。如果仅因缺乏特定身份或者编制而在法律保护上区别对待,将执法整体性人为分割为因身份而异的执法个体与袭警罪立法目的和保护法益不相符。

二、“暴力袭击”的标准认定

刑法条文对暴力袭击的方式、程度等缺乏具体描述。实践中有的办案人员认为袭警罪系行为犯,与警察“动手”即构罪有的办案人员认为“袭击”具有主动性、攻击性一般的反抗行为以及轻微的肢体冲突不构成袭警罪。

基于刑法条文规定的原则性有必要结合现实语境对袭警罪的“暴力袭击”作出合理解释。

从文义解释的角度来看“袭击”即乘其不备、突然打击本身即带有暴力攻击性。袭警罪中的“暴力袭击”应当理解为主动与警察对抗、以暴力方式攻击警察。对于那些为摆脱警察强行控制实施的挣扎性反抗性行为虽然与民警有肢体冲突甚至轻微抓伤、咬伤民警也不应认定为袭警犯罪这也符合刑法期待可能性原理。

从体系解释的角度来看立法机关将袭警罪与妨害公务罪放在一个条文中规范作出“暴力袭击”与“暴力阻碍”两种不同表述,体现了两罪对暴力性质与程度的不同要求。即袭警罪的暴力性质侧重于攻击妨害公务罪的暴力性质侧重于阻碍袭警罪的暴力程度明显大于妨害公务罪的暴力程度否则也无需将原本属于妨害公务罪的加重情形升级为独立罪名。

从目的解释和执法效果来看刑法增设袭警罪,旨在维护警察执法权威、营造敬畏法律的良好氛围。但司法实践中将推搡、撕扯等轻微肢体冲突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袭警行为作为犯罪处理判处拘役、缓刑等轻缓刑罚不仅惩治教育效果不好还影响警察执法形象和良好警民关系。因此从执法效果上考虑对于一些暴力程度不高、情节显著轻微、悔改态度明显的袭警行为应当运用刑法总则“但书”条款作出罪处理不宜泛化打击。

三、职务合法性正当性的审查

警察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执行职务受到法律保护。但不文明不规范执法激化矛盾、引发行为人反抗如警察履职时不当使用强制措施行为人使用轻微暴力抵抗的能否认定为袭警罪存在分歧。有的观点认为执法态度生硬、方式粗暴或者言语不文明不影响职务行为合法性以及袭警罪的认定有的观点认为因瑕疵或不当执法激化矛盾的对于是否构成袭警罪需要综合评估主观过错的大小。

检察机关在办理因不当执法引发的袭警案件时应当全面审查、谨慎入罪。

第一审查职务行为的合法性。职务行为的合法性既要符合实体规范具备抽象的法律规范授权和具体的职务权限又要符合程序规范,履行相应的审批、告知程序。如果实施人民警察法及有关禁令禁止实施的行为时遭受暴力袭击的不宜认定为袭警罪。

第二审查职务行为的正当性。人民警察法及相关制度明确了执法执勤时适用不同措施的情形如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威胁公共安全的人员可以强行带离现场、依法予以拘留或者采取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等。一般不得超范围采取强制措施,超范围采取措施属于执法不当甚至违法。办案中不能单纯以警察个人或者公安机关出具的情况说明为依据判断是否属于超范围采取措施需要综合考虑执法现场情况、矛盾冲突激化因素、罪过程度等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刑罚处断严与宽的适用

检察机关在办理袭警案件时应当充分运用法律政策正确处理严与宽的关系实现司法办案“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在罪名的选择上凸显体系化保护暴力袭击警察并非一律以袭警罪定罪处罚袭警罪与妨害公务罪、故意杀人或伤害等罪名构成了对人民警察执法的体系化保护。对于使用间接暴力、以威胁等方式阻碍警察执法执勤的可以适用妨害公务罪进行处罚对于打击报复、故意杀害警察的可以适用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甚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等罪名进行处罚。

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坚持刑法谦抑性原则综合考量犯罪手段、犯罪情节、危害后果、社会影响等因素特别是对于执法不规范等事出有因的暴力袭警行为从严把握入罪标准合理提出量刑建议。如对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较小、没有前科劣迹、主动道歉获得谅解、尚未造成轻微伤以上后果等情形的案件依法不捕不诉或者提出缓刑量刑建议。当然对于主观恶性较大、采取严重暴力危及人身安全的袭警犯罪依法提出从重量刑建议并监督法院从严适用缓刑发挥警示威慑作用。

推动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阻碍警察执法执勤的具体情形及相应处罚措施做好刑事处罚与治安处罚的有机衔接构建起对袭警行为从治安处罚到刑事处罚的惩罚体系。通过法律保护的严密化、犯罪处断的精细化推动形成尊重警察执法权威、巩固警民和谐关系的良好氛围。